
课时分层训练(十五) 诫子书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 bó ) 险zào( 躁 ) 致远( zhì ) 穷lú( 庐 ) 淫慢( yín ) kū( 枯 )落 夫君子之行( fú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 ) (2)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 ) (3)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 (4)才须学也( 才干,才能 ) (5)意与日去( 意志 ) (6)将复何及( 来得及 )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 非淡泊/无以明志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夫/君子之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夫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B.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C.才须学也(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啊”) D.意与日去(连词,却) 解析:“与”为连词,随同。 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C.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学而笃志 D.夫君子之行 学而时习之 解析:A项,时光/按时;B项,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凭借;C项,意思均为“志向”;D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家慈是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旧俗有“严父慈母”之说,故有此称。 B.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 C.诗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盛况。 D.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就是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即家信。 解析:“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描写的是元宵节的盛况。 7.默写。 (1)《诫子书》全文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 (2)《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险躁则不能治性 。 (3)《诫子书》中作者从反面强调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成学 。 (4)《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5)《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 。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④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⑤,或以钱币乞之。父利⑥其然也,日扳⑦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⑧众人矣。”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注】①隶耕:耕田为业。②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③就:完成。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⑥利:认为有利可图。⑦扳:同“———,牵。⑧泯然:特点完全消失。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 (2)年与时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 (3)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 (4)从先人还家( 跟从,跟随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 从此指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