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7150

10.2《师说》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2261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师说》 韩愈 ———《师说》书法作品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 知识卡片(一):名人说“师” 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一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数十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一直守墓六年。 子贡结庐守墓 知识卡片(二):尊师典故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知识卡片(三):作者介绍 古文运动: 是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知识卡片(四):古文运动 知识卡片(五):题目解“说”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马说》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据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 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 知识卡片(六):写作背景 乐师 句读 或不焉 相师 谀 郯子 苌弘 老聃 蟠 经传 贻 巫医 (yuè) (dòu) (yú) (tán) (cháng) (dān) (pán) (wū) (fǒu) (xiāng) (zhuàn) (yí) 知识卡片(七):生字读音 研读 第一自然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 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受通授,传授 承接连词 疑问代词,谁 转折连词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靠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疑惑,如果不跟老师,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始终不能解答了。 跟从 指示代词,那些 动词,成为 求学的人 用来…… 疑难   出生在我前头,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作老师;出生在我后面,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做老师。 我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大小,道理存在的,就是老师所在的。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 其年之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