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寓言四则 伊 索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吕氏春秋》《列子》 第二课时 情 境 导 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两则古希腊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用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 学习目标 学 习 目 标 01 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积累生字词。 02 探究寓言的寓意,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学文化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文学文化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儒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文学文化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清静无为。 文学文化 《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都选自此书,篇篇珠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具有较高的文学意义和思想价值。 基础知识 杞人忧天 躇步跐蹈 身亡所寄 日月星宿 舍 然 充 塞 中 伤 qǐ chú cí xiù xiǔ sù zhòng sè sāi sài wú shì (一宿 宿营) (堵塞 边塞) 初读课文 重点词语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① ,常一人居外。及②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③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①溉汲:打水浇田。 ②及:待,等到。 ③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挖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我家挖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水井挖到了一个人。” 初读课文 重点词语 国人①道②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③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①国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②道:讲述。 ③对:应答,回答。 译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 精读课文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想表达的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的劳动力 。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姓丁的人家挖水井挖出了一个人。 精读课文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初读课文 重点词语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 ,身亡所寄② ,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③之,曰:“天,积气耳④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⑤忧崩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①天地崩坠:天塌地陷。 ②身亡所寄:无处存身。 ③晓:告知,开导。 ④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