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 诗词五首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的旷达胸襟。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D.诗末两句,“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人的自然本性。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但“欲辨已忘言”,却表现出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2.诗歌理解。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破”字写出国都破败的悲凉状况,“深”字呈现荒草丛生的凄凉情景。 B.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颈联写战火连绵不断,这时诗人突然收到一封家书,得知家人的消息,怎能不惊喜! D.尾联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3.下面对《雁门太守行》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C.“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人磨洗干净,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前朝的遗物进一步引发诗人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铺垫。 D.本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要效仿古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5.下列对李清照《渔家傲》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本词开篇描写梦中所见的景象,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C.下片首句的“报”与上片末句的“问”相呼应,“谩”表明了词人才华不足,不能写出惊人之句。 D.本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与作者以往婉约风格不同的另一种豪放词风。 6.下列对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以小见大,表达了诗人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