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8097

14 唐诗五首 黄鹤楼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606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分层,作业,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黄鹤楼 一、选择题 1.对“黄鹤一去不复返”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黄鹤/一去不复返 B.黄鹤一/去不复返 C.黄鹤一去/不复返 D.黄鹤一去不/复返 2.《黄鹤楼》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 C.崔颢 D.白居易 3.朗读“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时,应重读的词语是( ) A.黄鹤 B.一去 C.不复返 D.空悠悠 4.对《黄鹤楼》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颔联中的“不复返”包含岁月不待人的无尽感伤,此联描写虽美,却有一种“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 C.“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组合起来,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D.颈联忽转写登楼所见朦胧之景,境界阔大,对仗工整,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二、名句名篇默写 5.根据要求填空。 (1)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 (2)《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楼近景的诗句是: , 。 (3)崔颢的《黄鹤楼》中,使用叠字描绘江上美景的诗句是: , 。 三、语言表达 6.“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摘抄下面诗中直接表达作者“览物之情”的句子,并将其中蕴含的情感批注在相应的位置。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句: 批注: 7.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两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线索,让答题者能够锁定最终答案。 线索一:本诗是唐朝著名诗人所作,这首诗曾使李白叹服。 线索二:本诗是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线索三: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9.同学们在默写此诗时,经常将“萋萋”错写为“凄凄”,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为什么用“萋萋”。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 登陇① 唐·高适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②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注释】①陇: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②适:走、往的意思。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颈联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有力,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B.乙诗的第三、四句运用顶真法紧承头两句而来,以流水不尽来比喻人的行程无尽。 C.两首诗结尾都用问句作结,甲诗抒发诗人思乡之情、乙诗指明了诗人此番远行的原因。 D.两首诗中都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戍边的豪情,又有为国效力建功的雄心壮志。 《黄鹤楼》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答案 C C C D 1.C 【详解】本题考查节奏划分。 古诗的节奏划分通常遵循“语义单位划分”原则,即按照词语或短语的组合来停顿,保证停顿后各部分语义相对完整。“黄鹤一去”描述黄鹤离去的动作,“不复返”强调结果,动作与结果之间应停顿,所以节奏划分为:黄鹤一去/不复返。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该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