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3895

15.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372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电路,15.3,九年级,2024,人教,学年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3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3节的内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节的要求为“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作为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征不仅是识别电路、辨别连接形式的基础,更是后续进行电路设计,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规律乃至欧姆定律及电功率等核心概念的基础。认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不仅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节点,更是构建整个初中电学知识体系的基石。 本节课主要内容由“串联和并联”“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和“生活中的电路”三部分构成。学生通过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分析归纳出小灯泡的连接形式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各自的特点,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合作。另外,通过识别和设计生活中的电路,运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路的构成,能连接简单的电路,具备一定的电路知识基础。但对电路中两个及以上用电器的连接方式不清楚,同时生活经验不足,对生活中的实际电路缺乏了解。 在思维方法层面,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逐步从形象思维发展向抽象思维,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但由于抽象思维能力有限,作图和实验操作技能不强,因此辨别实际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根据要求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设计实际电路,对于初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通过实验,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会画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科学思维 通过串、并联电路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电气符号是电路元器件的抽象表达,提升抽象思维水平。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正确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通过对比实验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发展收集证据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1.经历同学间相互配合完成探究的实验过程,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 2.在识别和设计生活中的电路时,能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着手分析,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能力,培养节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辨别实际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要求设计实际电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 用一个电源、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组成电路,要想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 讨论连接方法,动手连接电路,并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和绘制电路图等任务,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区别,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新知探究 一、串联和并联 1.展示两种电路图,提出问题: 这两种连接方法中,两个小灯泡的接法有何不同? 2.串联和并联 总结概括什么是串联和并联,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连接方式的不同。一种形式的电路是将电源、开关、两个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到一起的;另一种形式的电路则是先将两个小灯泡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再把它们一起和电源、开关依次相连的。 通过组织学生在连接电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其连接方式的不同点,体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比较串、并联电路在电流路径上的特点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