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上第一单元《我的心爱之物》习作指导+范文 核心目标: 1. 选材:引导学生选择一件真正承载个人情感、有故事的物品。 2. 描写:清晰、具体地描述物品的外形、特点。 3. 叙事:围绕物品的来历,讲述一个(或多个)体现情感联结的小故事。 4. 抒情: 在描写和叙事中自然流露喜爱之情。 5. 分享:乐于展示和交流,体会分享的快乐。 教学建议: 第一阶段:唤醒记忆,聚焦“心爱” 1. 情感预热(课堂导入): 朗读教材开头那段优美的排比句(“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营造氛围。 抛出问题:“同学们,读到这些句子,你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哪件属于你自己的‘心爱之物’?闭上眼睛想一想,它是什么?为什么它对你如此特别?” “记忆百宝箱”活动:让学生快速在纸上或本子上列出3-5件自己珍爱的物品(不必拘泥于教材示例)。鼓励多样性(玩具、手作、礼物、纪念品、动植物等)。 2. 深度聚焦“心爱”: 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列表:“这些物品中,哪一件承载的故事最多?哪一件让你一想起来心里就暖暖的(或有点酸酸的)?哪一件最能代表你和某个人、某段时光的情感联结?” 强调“心爱”的核心在于情感而非价格或新奇。 排除法提示: 避免选择过于常见且缺乏个人故事的物品(如“我的手机/平板”,除非有极其特殊的情感故事)。 避免选择太大或太抽象的东西(如“我的家”、“整个世界”)。 引导选择“一物一情”,更容易写具体、写深入。 第二阶段:构思内容,搭建支架 3. “我的宝物档案”构思单: 设计一个简单的表格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 物品名称:(是什么?) 样子/特点:(长什么样?颜色、形状、大小、材质、特别之处?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 来历:(怎么得到的?时间、地点、人物、当时的情景?) “心爱”的故事(关键!): (围绕这个物品,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体现你如何珍惜它、它如何陪伴你/安慰你/激励你?你和它之间有什么特别的互动?) “心爱”的原因: (总结为什么它如此特别?是情感的寄托?是努力的见证?是珍贵的回忆?是友情的象征?) 第三阶段:指导写作,明确要求 4. 明确习作结构(提供支架): 开头(点题): 简洁明了地引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例:在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个憨态可掬的瓷虎,它是我十岁生日时舅舅送的礼物,也是我最珍视的宝贝。) 中间(详写): 段1:细致描写物品的样子、特点(按一定顺序:整体到局部、上到下、颜色形状材质等)。融入观察和感受。 段2:交代清楚来历(时间、地点、人物、情景)。讲清源头。 段3(重点): 讲述1-2个体现“心爱”的小故事或生活片段。这是情感的核心载体! 要有人物、简单的对话、动作、心理活动。重点写你和物品之间的互动或它对你的意义。 结尾(抒情): 再次点明心爱之情,升华情感(可以写它对你的意义、寄托的情感、未来的期许)。(例:这只瓷虎不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承载着舅舅对我的关爱和期望。每当我遇到困难,看看它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就能获得勇气。它是我成长路上无声的伙伴,我会永远珍惜它。) “写出喜爱之情”小妙招: 直接表白: “它是我最珍贵的宝贝”、“我简直爱不释手”。 融入描写:在描写样子时渗透情感(“它毛茸茸的,摸起来像温暖的阳光”、“那个小缺口,记录着一次难忘的冒险”)。 通过行动体现:写你如何对待它(“每天睡前我都要把它摆好”、“我给它做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 通过感受表达:写它带给你的情绪(“看到它,我就觉得安心”、“它像一位默默陪伴的老朋友”)。 对比衬托:“虽然它旧了/不流行了,但在我心里它无可替代”。 范文 我的“追风者” 要问我的心爱之物什么?那一定是去年暑假,我用攒了好久的钱买回来的那辆自行车!我给它取了个特别酷的名字———追风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