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4《“飞天”凌空》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宣讲人:XXXX 时间:20XX.XX 第一课时 走近作者 夏浩然、樊云芳,前《光明日报》社记者。 樊云芳,女,1945年生,上海人,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代表作有长篇通讯《追求》(与丁炳昌合作)、《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与丁炳昌、张祖费合作)等。樊云芳较早提出了中国新闻要突破某些“禁区”,摆脱平面报道模式,走向“全息摄影”的概念,并撰写一批论文发表。 本文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以较大优势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吕伟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称她为“跳水皇后”。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本文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新闻特写 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形成强烈视觉效果,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字词必记 凌空( ) 掠过( ) 敛声( ) 一刹那( ) 敦煌( ) 慷慨( ) 由衷( ) 悄然不惊( ) lüè qiǎo zhōng líng kǎi huáng liǎn chà ( )从容不迫 pò ( )翘首 ( )翘尾巴 翘 qiào ( )屏息 ( )屏障 屏 ( )迫击炮 ( )绷带 pǎi ( )绷脸 绷 迫 qiáo bǐng píng běng bēng ( )绷脆 bèng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初读课文 认真阅读课文,勾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第一部分 (1-4)具体描述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过程。 第二部分 (5-8)交代比赛结果。侧面描写观众的反应,赞美了运动员高超的技术水平。 课文主要写了吕伟跳水前的场景,跳水时动作的全过程,以及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入水 2.全文着重刻画了吕伟跳水的几个镜头?试着找一找。 四个镜头。 准备 起跳 腾空 精读课文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品味镜头一:准备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以动衬静。 以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的“沉静自若”之静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吕伟起跳前镇定从容的神情与优雅迷人的风姿,以动衬静,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精彩的画卷。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品味镜头二:起跳 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飞天”比喻吕伟起跳时美妙的身姿,生动地描绘出她优美轻盈的姿态与动作,赞美了她高超的技术。 “托”字夸张地写出吕伟起跳后身体犹如定格在空气中一般的姿态;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品味镜头三:腾空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