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6751

9 论教养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848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养,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语文
  • cover
9 论教养 1.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理解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3.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自主朗读;2.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一个有教养的人,总是让人如沐春风,同时也会受到别人的尊敬,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联学者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档案 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进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至1953年期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这篇文章最早出自利哈乔夫的《善与美书简》。《善与美书简》中的“书简”没有具体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读者。首先是写给年轻人,学习怎么样生活,是他们所面临的课题,他们要走的道路相当复杂。作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 “论教养”中,“论”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点,“有教养”“真正的教养”等。 2.自读课文,圈点勾画,要求:用“____”标出课文的观点,用“[ ]”标出文章的论据,用“ ———标出紧扣论点的议论性语句,并批注论证的方法与不懂之处。批注后小组合作展开讨论的要点,明确论点,理清论证思路,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1)论点: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2)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论点:无教养的表现、有教养的表现、培养优雅风度。 (3)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开门见山,提出论题。 第二部分(第3~12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述什么是有教养。 第三部分(第13~18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述什么是“优雅风度”。 3.本文谈论的是“教养”问题,但第13段转变为谈论“风度”,是否偏题?如果没有,那“教养”和“风度”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说说自己的理解。 没有偏题。因为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外在表现。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 (三)探究文本 1.小组互读,讨论: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人往往注重外在的形象,在家里却不拘小节,表现更真实,从家庭入手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教养,而不仅仅是表象。 2.作者认为有教养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了解亲人性格、心理,并且关心亲人习惯和愿望的人。(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3)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3.精读课文第13~17段,然后探究: (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