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876760
16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2298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我的
,
叔叔
,
于勒
,
教学设计
,
-2025-2026
,
学年
16 我的叔叔于勒 1.通过品析人物的状态与行为,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人物的变化以突显其性格特征的方法。 3.通过对插叙、悬念设置及文章结构的分析,体会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和曲折的情节设计。 教学方法:1.对比阅读法;2.圈点勾画法;3.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天平,人往往用它来衡量事物的轻重。但是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分量是不一样的。如果在你内心的天平上,一端放上金钱,一端放上亲情,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看于勒的兄弟情能否经得起时间和金钱的考验。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档案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他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他一生创作了359部中短篇小说、3部游记和6部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2.背景链接 《我的叔叔于勒》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是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所收录的6篇短篇小说之一。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但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破产的窘境。在莫泊桑的作品中,作者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鞭挞,对法国中下层的广大民众,作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赞扬和同情。 (二)聚焦主要人物 1.于勒形象分析: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跳读课文,根据表格提示将于勒的人生经历概括出来,并作相应评价,在横线上填写内容。 小结:人性是复杂的,小说塑造的典型人物也必然是立体的、鲜活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反映真实的生活。 2.菲利普夫妇形象分析:聚焦称呼,关注变化。 (1)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其他多是侧面描写。阅读课文并思考:小说主要塑造了哪些人物?谁是本文的主人公? 人物:于勒、菲利普夫妇、“我” 主人公:菲利普夫妇 (2)菲利普夫妇是如何称呼于勒的?这些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下说出的?根据提示在下面表格中的横线上填写内容。 称呼 何种情境下 “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 于勒年轻时,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接到于勒从海外寄来的第一封信,信中说要“赔偿”“我”父亲的损失。 “好心的”“有办法的人” 接到于勒从海外寄来的第二封信,信中说等到“发了财”,回老家“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这个小子”“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讨饭的”“流氓” 在渡轮上与于勒偶遇,发现他是一个穷水手。 (3)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呢?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 是金钱使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像变色龙一样地变化着,使手足情深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不变的是对金钱的追求。 (4)归纳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 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 3.“我”的形象分析: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可以看出来? 天真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从“我”默念“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和给他小费可以看出。 (三)关注叙述视角 这篇小说是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让其他人来讲述,这个故事又会有怎样的不同? 小说是以“我”这样一个孩子的视角,和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课件+教案(2025-10-02)
1 春(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共45张PPT)(2025-10-03)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10-01)
第一单元 变化着的社会(单元测试·基础卷)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卷及参考答案(2025-10-02)
4《海燕》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10-0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