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0486

12.《石钟山记》课件(共5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243601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着,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夜行者...” 《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懂得了只有“闲人”才能赏到这澄澈空明的月色;《赤壁赋》中,苏轼泛舟赤壁,悟出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赏景之乐与理趣之妙,洋溢其中。 那么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又见到了怎样的风景?又有了怎样的理趣? 石钟山记 苏 轼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背景。 2.梳理文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3.梳理文章的文脉,感受文章情理交融的特点; 4.理解富于哲理的思考,学习作者的质疑和求实精神; 作者回顾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 :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元丰三年黄州 20岁中进士 26岁凤翔府签判 自请外调杭州 迁密州 徐 州 湖州 元丰七年汝州 哲宗元年回京 自请外调杭州 颍州 扬州 定州 惠州 儋州 逝世常州 苏轼的坎坷仕途 一贬再贬的人生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名动京城。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二年(1079年),因所谓的“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绍圣元年(1094年),因与守旧派发生分歧, 被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 被贬海南岛儋州。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写作背景 苏轼平生最讲究求实,早年他针对北宋危机的形势,上书仁宗皇帝,要求革新弊政。神宗时代,他认为熙宁新法有些激进,便站在保守派边反对,等到哲宗亲政,旧党上台要彻底废除新法时,他却又“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而倒行逆施,竭力主张保留新法的合理内容。即使遭贬,也不“随时上下”,这种可贵的求实精神不仅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深入实地考察和因事阐发。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江西)任县尉,途经湖州,游览了石钟山,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进行实地考察,写了这篇文章。 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石钟山 石钟山,在今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海拔61.8米,相对高度40米左右,面积0.2平方千米。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两山 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 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 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  知识补充 知识补充 石钟山是儒家的圣地,也是佛家的道场。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钟山宝钟寺修持多年。直至清朝,香火依旧鼎盛。陶渊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辙、黄庭坚、陆游、朱熹、文天祥、王守仁等文人墨客都曾登临览胜,或题诗,或撰文,以记胜抒怀。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可记人记事、记山川名胜、记器物建筑等,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说明、议论、抒情成分。 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如《五人墓碑记》 ②游记:是一种摹山范水、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有带议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