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0681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63303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前置预习 预习与思考:感受李白的澎湃豪情 请同学们在课前完成以下任务,为课堂上的“诗酒盛会”做好准备: 1.诵读感知,读出气势 大声朗诵全诗三遍以上,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奔放的语言节奏和磅礴气势。 尝试找出诗中感情最激昂、声音最应高亢的诗句。 2.背景探寻,知人论世 回顾李白的人生经历,了解他写作此诗时所处的人生阶段(约公元752年,被“赐金放还”八年后)和心境。 3.字词通关,扫清障碍 查阅资料,读准并理解以下字词: 将(qiāng): ____樽(zūn): ____馔(zhuàn)玉: ____ 恣(zì): ____谑(xuè): ____沽(gū): ____裘(qiú): ____ 课前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名字与“酒”紧密相连,他甚至被称为“酒仙”。他是谁?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为他画了一幅精彩的速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参加一场由“酒仙”李白主持的千古酒会,聆听他酒中最澎湃的歌唱———《将进酒》! 将进酒 李白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赏析其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探究“酒”意象的丰富内涵,感受诗人狂放不羁与怀才不遇的复杂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人情感由“悲”到“欢”再到“愤激”,最终归于“狂放”的跌宕起伏的变化过程。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体会盛唐气象在诗歌中的体现。探讨“酒”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符号意义。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知人论世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 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或“大李杜”,是“诗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之首,留存诗作有900多首。 李白生平 知人论世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奸臣当道 赐金放还 (744) 与友畅饮 作《将进酒》 (752)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第一次漫游 第二次漫游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14岁 立志“济苍生,安社稷”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知人论世 李白与酒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知人论世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节选)》 《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唐玄宗耽于女色,信任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写作此诗时,诗人已经52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结很深。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知人论世 初读课文 将进酒 qiāng 进酒:饮酒 将:请、愿 《将进酒》原为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用旧题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