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0754

《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课时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238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2026年,必修,化学,高中,人教,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cover
《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课时教案 学科 化学 年级册别 高一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授课类型 实验探究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之后,是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转化的重要桥梁。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动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实际意义,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溶解、转移、洗涤、定容等基本实验技能。该实验不仅是后续滴定分析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的关键环节。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初步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核心概念,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对实验仪器的认知仍停留在图片层面,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部分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动手能力较弱,易出现称量不准、转移洒漏、定容误差等问题。此外,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需强化规范操作训练。针对这些问题,本节课将采用情境驱动与任务导向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兴趣,降低焦虑,提升参与度。 课时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 1.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其在定量实验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宏观可测—微观粒子—符号表达”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框架。 2. 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原理,明确溶质质量、溶液体积与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科学思维 1. 能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合理的配制流程,识别关键操作步骤并预测可能误差来源,发展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偏差,形成基于证据进行解释和修正的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探究与实践 1. 熟练使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100mL)、胶头滴管等仪器,独立完成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实验操作。 2.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实验设计与实施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1. 在实验中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数据,勇于面对失败并主动反思改进。 2.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体会规范操作对实验成败的重要性,培养对化学实验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及完整操作流程。 2. 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特别是定容操作的规范性。 难点 1. 溶液转移过程中的定量控制与洗涤操作的彻底性。 2. 实验误差的来源分析与规避策略。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示范教学法 教具准备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100mL)、玻璃棒、容量瓶(100mL)、胶头滴管、洗瓶、滤纸、NaCl固体、蒸馏水、标签纸、实验报告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5分钟】 一、真实问题引发认知冲突 (一)、创设医疗情境,提出核心问题。 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一位护士正在为病人静脉输液。这袋生理盐水中写着“0.9%氯化钠注射液”,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医院药房需要临时配制这样一瓶100mL的生理盐水,我们应该如何准确地配出来呢?仅仅靠“尝一尝咸不咸”或者“估一估有多少”显然不行。在化学世界里,我们用“物质的量浓度”来精确描述溶液的组成。今天,我们就化身“小小药师”,亲手配制100mL 0.100 mol/L的NaCl溶液,体验一次真实的定量实验之旅! (二)、回顾理论基础,明确实验目标。 首先,请大家快速回忆: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它的单位是什么?如果我们想配制100mL 0.100 mol/L的NaCl溶液,需要多少克NaCl?请每位同学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得出了结果:n = c × V = 0.100 mol/L × 0.100 L = 0.0100 mol;m = n × M = 0.0100 mol × 58.5 g/mol = 0.585 g。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实验目标———精准称取0.585g NaCl,最终定容至100mL,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但光会算还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