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0948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7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1012875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一时期:语录体阶段。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主要作品是《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诸子散文发展阶段 第二时期:过渡阶段。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时期:议论文阶段。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是《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把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称为先秦诸子的“四大台柱子”。 “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是各有千秋。” 名家评价 第二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先秦诸子,百家散文 4.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礼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庄子》 6. *兼爱/《墨子》 儒家君子 入世推仁 道家隐者 出世超脱 墨家侠士 兼爱众生 先秦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论道,推行各自的思想主张。 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 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虽然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其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 墨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他们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 学习目标 了解《论语》,全面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主张。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思想内容,背诵课文。 把握仁与礼之间的关系,学习君子的品格。 提升品德修养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梳素材,识其人 品经典,悟精神 分版块,传精神 思经典,悟意义 任务一:走近孔子,了解《论语》 任务说明: 回顾已学知识,谈谈你了解的孔子。 走近至圣先师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走近至圣先师 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1) 30—50岁,欲仕不能。 (2) 50—55岁,在鲁从政。 (3) 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4) 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5)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了解《论语》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二十篇,492章,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在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宋臣赵普(北宋开国功臣)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后改赵光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是立身处世还是统治天下,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仁———伦理道德范畴 孔子的“仁”就是“爱人”,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 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