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1597

第23课 女娲造人 课时练03(含答案)

日期:2025-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2807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3课,女娲,造人,课时,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统编版(2024)7年级上册 《皇女娲造人》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女娲(wā) 澄澈(chéng) 掺和(cān) 踪迹(zōng) B. 蓬勃(bó) 寂寞(jì) 幽光(yōu) 泥潭(tán) C. 绵延(mián) 揉团(róu) 灵敏(mǐn) 模样(mó) D. 枯藤(téng) 开辟(pì) 气概(gài) 掺和(huo)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女娲 荒凉 兴高采烈 B. 枯藤 寂寞 眉开眼笑 C. 非凡 泥潭 疲倦不堪 D. 绵廷 溅落 莽莽榛榛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台下的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B.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许多奇妙的景观。 C.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D. 他的表演活灵活现,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了《女娲造人》,使我感受到了神话的魅力。 B. 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充满了奇幻色彩。 C. 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 5. 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反复) B. 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反问) C. 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拟人) D.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拟人) 6. 下列关于神话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神话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B. 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C. 神话是虚构的,没有任何现实依据。 D.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女娲造人》选段,回答问题。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 从选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女娲捏的第一个人充满了生命力? 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的原因是什么? 文段中对女娲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神话故事,回答问题。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文首 文: (2)以堙于东海 堙: 12. 翻译下列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从精卫填海的故事中,你能体会到精卫的什么精神? 三、综合运用 请写出三个与神话故事有关的成语。 请简要介绍一个你所知道的神话故事,不超过 200 字。 四、写作训练 17. 发挥想象,为《女娲造人》续写一个结尾,3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B 2. D 3. C 4. B 5. B 6. C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7.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女娲觉得世界太荒凉,太寂寞,想让天地间生气蓬勃起来。 8. 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9. 女娲亲手创造了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并且听到他喊“妈妈”。 10. 动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