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认识“宋、耕、释、冀”四个生字,会写“释、耕”等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借助注释、插图等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明白课文表达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插图等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明白课文表达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单元主题页)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这个单元,我们要一起学习寓言故事。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生交流) 2.结合这句话和你的经验,你认为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小故事大道理,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 3.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寓言故事,请读课题(《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与课文《司马光》有一个共同点,谁知道?(都是用文言文写的,是古代的语言,很短很精炼) 4.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课题中的“株”是什么意思吗 那“待”呢?谁能把它连起来,告诉我们“守株待兔”四个字的意思?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守株待兔》 二、初读课文,梳理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谁来读一读?“耕”字的后鼻音读得很不错,“释”字的 翘舌音很准确,而且不拖音。谁再来准确地读?有停顿,你的朗读是有呼吸的,真不错。再请同学来流利地读一读。 3.像这样的小古文,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试着在书本上用铅笔标一标停顿,再读一读。你来读。有不同意见吗?你来读一读你的。你为什么这样停? 预设一:学生正确读好了停顿“因/释其耒/而守株” 老师发现,同学这一句读得特别好,你为什么把“释其耒”三个字连起来呢?(生可能结合注释说明“释其耒”就是放下他的农具,在日常生活中是要连起来说的) 预设二:学生未能正确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这句话老师听了有些疑问。文中“释”是什么意思?“耒”呢?老师要补充“其”是“他的”的意思。连起来,“释其耒”的意思是?那这句话的停顿,你知道该怎么读了吗? 谁能及时修正,有停顿地朗读课文?(生读完后出示停顿标识)不错,古文的节奏出来了。谁再来?很好,请女生像她一样有呼吸地读。再请男生有韵律地读一读。仅仅39个字,却道出了一个含义丰富的故事。全班同学,让我们一起读文,打开故事的大门吧! 三、再读课文,体悟道理 1.这个故事的而主人公是谁?你知道关于他的哪些信息?(宋国耕田的农夫,可将“耒”和“耕”放在一起,帮助理解) 2.农夫接下来碰到了什么事?请读课文的二三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生交流) 预设一:生直接描述出田中有树桩,兔子跑来撞在树桩上,撞断了脖子死了。 你怎么知道兔子是“跑”着撞到树上?(抓住“走”这个字)“走”字现在是“走路”的意思,可是在古代却不同,是“跑”的意思。像这样,现代意思与古代意思不同的字,文中还有一个,就是题目中的“株”。现在“株”多做数量词,比如一株苗、一株花,文中却是“树桩”。再来读一读,这个画面。 预设二:生并没有解释出“跑”的意思。 兔子是怎么撞到树干上的?句中哪里有提示?(“走”意为“跑”) 4.眼看着一只肥美的兔子死在自己面前,此时的农夫心里会想什么?(生交流)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运气啊,接下去农夫做了什么?请你在你文中找一找,用横线把农夫的举动划出来。 5.请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你发现,农夫做了什么?(于是放下手中的农具,开始守着树桩,想再次收获兔子)你的描述真是画面感十足,大家看课本,文章的下方便是为这句话配的插图。你们看,农夫身旁被放下的是什么?(“耒”)农夫脸上挂着什么表情?猜猜看,守着树桩的农夫心里,又在想什么? 6.(指名读)心里期待着兔子,农夫“因释其耒而守株”。农夫只想着多捡一只兔子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