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明确目标 发展素养 1.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 2.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 3.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简单应用. 1.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2.借助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关系 “若p,则q”为真命题 “若p,则q”为假命题 推出 关系 p q pq 条件 关系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p不是q的充分条件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定理 关系 判定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性质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微提醒] (1)对于命题“若p,则q”的条件和结论,我们都视为条件,只看“ ”的推出方向,“箭尾”是“箭头”的充分条件,“箭头”是“箭尾”的必要条件. (2)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所谓充分,就是说条件是充分的,也就是说条件是充足的,条件是足够的,条件是足以保证的.“有之必成立,无之未必不成立”. (3)若p q,则q是p的必要条件.所谓必要,就是条件是必须有的,必不可少,缺其不可.“有之未必成立,无之必不成立”. (4)p是q的充分条件反映了p q,而q是p的必要条件同样反映了p q,这说明p是q的充分条件与q是p的必要条件表述的同一逻辑关系,只是说法不同. (5)如果“若p,则q”为假命题,那么由p推不出q,记作pq.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题型一 充分条件的判断 [典例1] 指出下列哪些命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 (1)在△ABC中,p:∠B>∠C,q:AC>AB; (2)已知x,y∈R,p:x=1,q:(x-1)·(x-2)=0; (3)已知x∈R,p:x>1,q:x>2. [解] (1)在△ABC中,由大角对大边知,∠B>∠C AC>AB,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2)由x=1 (x-1)(x-2)=0,故p是q的充分条件. (3)法一:由x>1x>2,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法二:设集合A={x|x>1},B={x|x>2}, 所以B A,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方法技巧] 充分条件的判断方法 (1)判定p是q的充分条件要先分清什么是p,什么是q,即转化成p q问题. (2)除了用定义判断充分条件还可以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判断,若p构成的集合为A,q构成的集合为B,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对点练清】 1.直线y=kx+b过原点的充分条件是( ) A.b=0 B.b>0 C.b<0 D.b∈R 解析:选A b=0时,直线y=kx过原点,故选A. 2.(多选)使0<x<3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2<x≤3 B.0≤x<1 C.0<x≤2 D.1<x<2 解析:选CD 从集合观点看,求0<x<3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就是从A,B,C,D中选出集合{x|0<x<3}的子集.由于{x|0<x≤2} {x|0<x<3},{x|1<x<2} {x|0<x<3},故选C,D. 题型二 必要条件的判断 [典例2] 指出下列哪些命题中q是p的必要条件? (1)p: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2)p:A B,q:A∩B=A; (3)p:a>b,q:ac>bc. [解] (1)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2)因为p 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3)因为p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 [方法技巧] 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主要判断若p成立时,能否推出q成立,反过来,若q成立时,能否推出p成立;若p q为真,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q p为真,则p是q的必要条件. (2)也可利用集合的关系判断,如条件甲“x∈A”,条件乙“x∈B”,若A B,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 【对点练清】 1.使x>1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 A.x>0 B.x>3 C.x>2 D.x<2 解析:选A 只有x>1 x>0,其他选项均不可由x>1推出. 2.“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既是充分条件又是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