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高一年级 历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并立 二、元朝的统一 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文化成就 一、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并立 1.辽宋夏金政权概况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 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1004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宋高宗即帝位后退保南方,是为南宋。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一、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并立 1.辽宋夏金政权概况 2.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背景 唐自肃、代以后,上失其柄,藩镇自相雄长,擅其土地人民,用其甲兵财赋,官爵惟其所命,而人才亦各尽心于其所事,卒以成君弱臣强、正统数易之祸。 ———《宋史·儒林传六》 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政策 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文臣知州;设转运司;地方精锐编入禁军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政策 ②分散各级机构权力 中央 地方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政策 ②分散各级机构权力 中央 地方 ③制定“崇文抑武”方针 北宋开科69次,取士总数61000人,平均每年360人。 ———据张希清《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 宋代“崇文”的表现有哪些? 天圣初,宋兴六十有二载,天下乂安。时取材唯进士、诸科为最广,名卿巨公,皆由此选,而仁宗亦向用之,登上第者不数年,辄赫然显贵矣。 ———《宋史·选举一》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政策 发展科举 其待士大夫,可谓厚矣。惟其给赐优裕,故入世者不复以身家为虑,各自勉其治行。观真、仁、英诸朝,名臣辈出,吏治循良,及有事之秋,犹多慷慨报国。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优待士人,提高文官地位 统合全国来看,武人大体脱离了各种政策之决策———包括军事决策,仅负责执行而已。由这种分工来看,文官地位明显较武人为高。宋廷在武装力量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都绝不少,不可谓“轻武”,但其以文官来压制武人的地位,确可称为“抑武”。 ———余蔚《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 北宋《武经总要》中的火器插图 兵皆天子之兵,财皆天子之财,官皆天子之官,民皆天子之民,纪纲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举天下皆由于规矩准绳之中,而二百年太平之基从此而立。 ———《宋史·儒林传六》 依据材料,评价宋代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利弊得失。 (3)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 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叶适《水心别集》 边疆压力 财政危机 一、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并立 1.辽宋夏金政权概况 2.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3.辽夏金的政治制度 (2)西夏制度模仿北宋 (3)金朝沿袭唐宋制度,保持具有民族特色的猛安谋克制度 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1)辽朝南北面官制度 (4)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政治文化的学习和借鉴 北宋灭亡后,金兵再度南下,攻破曲阜,群指“圣像”大骂:“尔是言‘夷狄之有君’者!”一把火将孔庙烧成灰烬。但就是领兵践踏孔庙孔林的金熙宗,在做皇帝以后,便拨钱修理孔庙,还搜出一名潜藏鲁地的孔姓族人封为衍圣公。从此出现南北两衍圣公长期并存的喜剧场面。 ———温海清《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元》 如何理解金熙宗对孔子态度的前后变化? 相对于宋朝来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