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3635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6299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经济,必修,选择性,编版,统编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选择题 1.12世纪,十字军东征将甘蔗带回英格兰,此后其仅作为宫廷烹饪的香料使用。而哥伦布远航时将甘蔗带回新大陆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控制的甘蔗种植园逐渐遍及整个美洲,种植园大量使用非洲奴隶提高了甘蔗产量,18世纪甘蔗成为欧洲普通的消费品。这主要体现出(  ) A.物种交流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 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势力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传播 D.经济发展推动了消费品的趋同 2.咖啡进入意大利时被认为是异教徒的邪恶饮品,受到来自教会的抵制。后来人们发现咖啡具有令人清醒的作用,这与教会禁欲精神有某些吻合之处,加之教皇品尝后发现其气味芳香,又能令人从躁动激动中冷静下来,于是欣然接受并大力推广,将其定性为基督教的饮料。这说明(  ) A.新物种的传播具有曲折性 B.咖啡传播取决于教皇认可 C.宗教因素阻碍物种的传播 D.物种传播推动了宗教发展 3.美洲变种小麦是在普通小麦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1750年以后,这种小麦在欧洲开始广泛种植,使白面包不再是欧洲富人地位的象征。这说明(  ) A.商业革命推动欧洲社会等级趋于平等 B.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趋于世界化 C.殖民扩张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生活 D.原产于美洲的作物通过新航路引入欧洲 4.有学者曾对域外引种作物名称做过分析: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后由海外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与近代对域外作物的引种(  ) A.呈单向交流模式 B.带有较强的歧视性 C.以美洲作物为主 D.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5.清代学者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当时某一新传入物种有这么一段描述:“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下列有关这一“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产于中亚,从西域地区传入中国 B.引入中国后曾长期被当作药用植物 C.传入中国时,被中国人称为“胡椒” D.西班牙人将其引入再传到英国等国 6.从清代中期开始,“石骨尽露,山头无复有土”的情况屡见不鲜。为解决此类问题,嘉庆初年,浙江开始下令“不得仍种苞芦”;道光初年,陕西西乡下令“永将北山封禁”,以“禁止玉米种植”;道光十三年,更有御史上奏朝廷,请求通过禁止“棚民开山”“种植苞米”。这些做法表明(  ) A.玉米种植开始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B.物种交流促进世界经济联系增强 C.新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关注 D.官员有效遏制了玉米种植的危害 7.水稻在16世纪晚期被引入巴拿马,17世纪晚期被引入南卡罗来纳,从而使得这两个地区分别成为西班牙和英国这两个帝国的谷仓。在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区,水稻成为传统饮食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英国人引进的印度劳工的居住地,或西非奴隶集中居住的地方。据此可知(  ) A.西、英在美洲竞争激烈 B.拉美人民的主食结构发生改变 C.殖民活动影响作物分布 D.拉美成为西、英的原材料提供地 8.明代中叶以后,全国人口分布愈发不平衡:江南、华南数省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总面积更大的北方诸省总人口只有江南、华南各省的三分之一。但山区众多的江南、华南各省,却很少从平原广布的北方调入粮食。这得益于(  ) A.元朝调整运河走向,全国物流顺畅 B.游牧民族频繁南下,南方相对安定 C.高产粮食作物传入,南方推广较早 D.国家政治中心南移,人口增长迅速 9.“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