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4530

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8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114400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传承文化之根 内容概要 学习任务群 篇名 作者 中心思想 内容概述 学习重点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论语》十二章 孔子 讨论了君子人格和修身养性的问题。 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理解文章表达的“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观点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 大学之道 戴圣 讲为人处世之道,是儒家立身行事的总纲领。 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 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表现了孟子人性本善的思想。 本文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写起,由“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出仁政。文章在强调后天教养的重要性时,也阐释了“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 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三篇儒家作品,体现儒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围绕修身、治学、理政、人性等方面,涉及君子、仁、义、礼、道、《诗》、恕、不忍人之心等核心概念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百家争鸣”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包括儒家三篇论说文、道家两篇短文,以及墨家一篇论说文。学习这些文章,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领路先秦诸子的思想魅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内容概要 学习任务群 篇名 作者 中心思想 内容概述 学习重点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老子》四章 老子 讲老子对社会动荡和安定的辩证思考。 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 理解文中表达的对待“有”“无”关系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五石之瓠hù 庄子 庄子借“五石之瓠”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思想。 本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 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 *兼爱 墨子 墨家的论说,指出“兼相爱”是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根本。 本文认为天下之乱起源于“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如己,则所有窃夺攻伐的现象都会消除,天下就会太平安定。 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两篇道家作品,涉及有无、正反、内外、终始等关系,体现先秦道家善讲对待之理的特点,以及行文上老子善用类比,庄子善用寓言的特色。 一篇墨家作品,探讨以兼爱求天下大治的观念。行文质朴不文,如面对听众耳提面命,不必繁琐。 素养目标 2.思考先秦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认识中华民族先秦原典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营养,涵泳心灵,培育人格,转化成为人做事的准则,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1.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了解。学习本单元课文,深入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产生的时代背景,读懂六篇经典文章的基本内涵,把握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特点,理解先秦诸子原典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内涵。 3.感受理解不同的论说风格和论说方法。学习儒家或雍容或峻急、道家或简约或恣肆、墨家或朴拙或繁复的言说方式,理解各家文章的说理方法,领悟其妙处;结合现实生活,学习古人智慧,培养理性思辨精神。 4.学习思维方式,积累素材,提炼阐发观点。从文本中积累素材,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分析事理。学习审题立意的方法,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帮助。 单元学习主题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