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5669

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42585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无 衣 诗经 学习目标 1.掌握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注释,理解诗歌 2.把握诗歌重章叠句的手法,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3.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壮怀激烈的爱国之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 到 的诗歌305篇,或称《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源 基本内容: 表现手法: 结构形式: 文 学 常 识 风、雅、颂 赋、比、兴 四言为主, 重章叠唱 现实主义 西周初年 春秋中期 导:5分钟 风 雅 颂 即国风,是各地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如《国风·周南·关雎》 《国风·秦风·蒹葭》 《诗经·卫风·氓》。 即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 31篇)和小雅( 74篇),多为公卿贵族所做,共105篇。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如《小雅·采薇》《小雅·鹿鸣》《大雅·江汉》。 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 如《周颂·我将》《周颂·有客》《商颂·玄鸟》等。 诗经六义 赋 比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以硕鼠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兴 诗经六义 《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为秦地民歌。 秦,古秦国在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南部,包括西汉水流域大部),东周初,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 “秦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秦诗产生的时代大致说来是自春秋初至秦穆公(死于前六二二年)的一百五、六十年间。 《国风·秦风》共有十首诗:车邻、驷驖[sìtiě] 、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和权舆。 关于秦风 《无衣》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于秦国民歌。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社会背景 无衣 《诗经 秦风》 ——— 秦地百姓抗击西戎入 侵的军中战歌 解题: 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 思8mins 1.听录音并有感情朗读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诗歌。 无 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páo jǐ cháng zé 议10mins 1.本首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2.第二章的“岂曰无衣”是不是对上一章的简单重复?结合不同的地方分析三个分句的关系。 3.诗歌主人公有怎样的精神气质?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 王于兴师:周王出兵打仗。于,句中助词。兴师,起兵。 戈矛:戈和矛,亦泛指兵器。戈:古代的一种曲头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 同仇:共同对付敌人。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评:20分钟 泽:同“襗”,贴身穿的衣服。 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