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三峡 郦道元 第二课时 江之美,美在三峡。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自古以来,三峡的景物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并留下了动人的诗篇,那么,当郦道元“遇到”三峡时,又留下了怎样的一段佳话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吧! 情 境 导 入 文本解读 (一)本文依次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三峡两岸的山 三峡的夏水 三峡的春冬景色 三峡的秋天景象 三峡的风光 文本解读 (二)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三峡的地貌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地貌特征:连绵高峻 2.山高耸峻峭 1.山连绵不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正面描写: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文本解读 (三)阅读课文第2段思考:三峡夏水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 夏水特点:水流湍急 1.正面描写: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水势浩大) 2.侧面描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流湍急) 文本解读 (四)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三峡的春冬之景的 春冬之景(视觉) 1.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 2.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仰望) 清荣峻茂(总写) 文本解读 (五)阅读课文第4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三峡之秋的? 三峡之秋:水枯谷凄 1.正面描写:林寒涧肃,猿声哀婉 2.侧面描写:渔者悲歌 精读赏析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三峡的?写出了三峡各个季节怎样的特点? 总写三峡山的连绵、高峻 夏季 春冬 秋季 江水满溢,一泻千里 水清树荣,风景秀丽 万物萧条,凄清哀婉 分写 精读赏析 2. 作者描写三峡的山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通过描写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更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 精读赏析 2. 作者描写三峡的山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原文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分析 正面描写山的连绵不绝。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山的高峻。 侧面点出三峡的山高峡长。 写作手法: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精读赏析 3.作者描写三峡的水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原文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分析 正面描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特点。 侧面描写夏季江水流动迅疾的特点。 “素湍”“回清”为动,“绿潭”“倒影”为静,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峻拔脱俗的图画。 精读赏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这句话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重”“叠”“隐”“蔽”互相补充,从正面描写出了山的高度,刻画出了山的高峻陡峭。 4.句子赏析: 精读赏析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句子赏析: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侧面写出了夏季江水流动迅疾的特点:“千二百里”的路程朝发夕至,突出行船之快,衬托江流之急;又以乘飞奔的马、御风飞行作比,更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的情感。 夸张修辞的答题规范: 精读赏析 5.阅读文中“春冬之时……飞漱其间”这段话,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白色的潭水急流而下,悬崖陡壁中长着的形态各异的柏树,有的枝干清雅俊秀,有的枝干盘虬卧龙,绿色的潭水中倒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