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6243

10 三峡 第1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153022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三峡,1课时,课件,语文,五四,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单元概述 单元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感受山川风物的灵秀。 3.学习写景的手法。 4.体会作者寄寓山水的情怀。 5.了解律诗的章法和结构。 第三单元 三峡 郦道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积累文言词语。 3.学习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景方法。 4.借助联想、想象,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和奇丽的景色。 甲骨文 金 文 篆 书 《康熙字典》写法 根据“峡”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峡”? 情境导入 “峡”:两山夹着的水道。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出身于官宦世家。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 作者简介 《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 作品介绍 阙处( ) 襄陵( ) 绝 ( ) 属引( ) 沿溯( ) 飞漱( ) 御风( ) 猿鸣( ) 曦月( ) 素湍( ) 长啸( ) 郦道元( ) 林寒涧( )肃 重岩叠嶂( ) 怪柏( ) 哀转( ) 沾裳( ) quē xiānɡ yǎn zhǔ sù shù yù yuán xī tuān xiào lì jiàn zhànɡ bǎi zhu n cháng 读准字音 听读课文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 )/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御(yù)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 (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zhuǎn)/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ɡ)。”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读出美感 我们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呢?我们怎样朗读才能具有音乐之美? 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 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壹 贰 叁 朗读课文 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朗读课文 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 贰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提示:四个字两两一个节奏) 朗读课文 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叁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疏通文意 1.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与文意相符。 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2.具体方法:留、替、调、补、删。 方法指导 自①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②阙③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④月。 至于⑤夏水襄⑥陵,沿溯⑦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