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昆明的雨 汪曾祺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本文“形散神聚”特征。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新课导入 画家用画笔描绘着他眼中的昆明,今天我们一起去汪曾祺的字里行间看一看,他心中的昆明是什么样子。 字 词 积 累 青头菌 鲜腴 篱笆 鸡枞 黄焖鸡 扳尖 炽红 缅桂花 绿釉 密匝匝 (jùn) (yú) (lí bā) (mèn) (zōng) (chì) (zā) (miǎn) (yòu) (bān)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 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沙家浜》等。 听范读,回答以下问题。 1.找到“我”对昆明的雨的感情的句子。 2.与其他地方相比,昆明的雨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3.文章围绕昆明的雨还写了哪些景物人事? 赏文章 赏文章 1.找到“我”对昆明的雨的感情的句子。 第二段:我想念昆明的雨 。 第十一段:我想念昆明的雨。 赏文章 2.与其他地方相比,昆明的雨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是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赏文章 极肥大的仙人掌 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 黑红黑红的杨梅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 在莲花池边小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 3.文章围绕昆明的雨还写了哪些景物人事? 研 讨 探 究 文章的题目叫《昆明的雨》,但是文中却没有花很多笔墨来描写雨,大部分是在描写其他的景物,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明确:这些景物都是雨中的景物,虽没有直接写雨,却处处都在表现雨,贯串全文的线索是对昆明的情感,也是散文的一大特点———形散神聚。 品语言 汪曾祺向我们描绘了昆明的美,本文就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请同学们研读文章,在文中圈点勾画并赏析你觉得很美的句子。 品语言 1.“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赏析:昆明的风俗很独特、很淳朴。 品语言 2.“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思考:“滑,嫩,鲜,香”四个字中间用了逗号,能不能改成顿号? 赏析:不能。逗号:停顿更长,构成短句,起强调突出作用。 品语言 3.“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赏析:两个句子都是反问加叹号的存在,前一个是反问句加感叹句是质疑、嫌弃,后一个是疑问句加感叹句是感慨,欣喜。对比感叹,比出美妙滋味、趣味和情味。 品语言 4.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赏析: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我”对火炭梅的喜爱。 品语言 5.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赏析:突出房东母女的纯朴善良。 品语言 6.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