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7246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 --语文五四制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28216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年级,五四,语文,课件,上尉,巴特勒
  • cover
(课件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情 境 导 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在中国,有一座堪称人类文化宝库的大型皇家园林,它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它,就是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它惨遭英法联军的大肆劫掠与焚烧。其后,英法联军中的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随即写了这封书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学 习 目 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体会类比、铺陈、反语等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语简解释 预 习 检 查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赃 琉璃 珐琅 曦 骇 瞥 劫 箧 缭 物 见 掠 眼花 乱 fà láng xī hài piē jié qiè 晨 惊 箱 liáo 给 予 jǐ 裁 制 cái zāng liú li 情 境 导 入 预习检查 读一读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词语解释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晨曦】晨光。 【瞥见】一眼看见。 【赃物】通过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 预 习 检 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预 习 检 查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新 课 探 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梳理思路: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作者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跳读课文,标记连接课文内容的关键句,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写信缘由,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第二部分(第2—8段):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第三部分(第9—10段):揭示观点,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愤恨之情。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精读第3段,思考: (1)作者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作者是如何对圆明园进行浓墨重彩地描写的?请指出使用的手法与表达效果。 铺陈手法(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地渲染、描绘)的运用: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笔法(发挥想象),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衬托与铺垫。极力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表明圆明园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从而衬托出英法联军的贪婪无知,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愤恨之情;同时,也为后文的谴责做了铺垫。 (3)作者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美丽并给予圆明园高度评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类比。将圆明园与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