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7443

10.3 几个三角恒等式(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 苏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10-0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83125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0.3,几个,三角,恒等式,课件,学案
    (课件网) 10.3 几个三角恒等式 探究点一 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 探究点二 应用半角公式化简与求值 探究点三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证明 【学习目标】 1.了解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用二倍角公式推导出半角公式. 3.能利用以上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 知识点一 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 (1)积化和差公式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和差化积公式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知识点二 半角公式 (1) _ _____. (2) _ _____. (3)_ _____ _____. 知识点三 万能代换公式 (1) . (2) . (3) . 【诊断分析】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半角公式对任意角都适用.( ) × [解析] 当 时,半角的正切公式不成立. (2) .( ) × [解析] 只有当 ,即 时,才有 . (3)存在,使得 .( ) √ [解析] 当时, 成立. 2.(1)降幂公式的等式两端的角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从左向右,幂次降低,角度加倍;从右向左,幂次升高,角度减半. (2)半角公式中“ ”号如何选取 解:符号由 的终边所在的象限决定. 探究点一 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 例1(1) 求 的值; 解: . (2)求 的值; 解: . (3)已知,,求 的值. 解:因为,所以 . 因为,所以 . 因为,所以由①②得 ,即 , 所以 . 变式(1) 化简: . 解:原式 . (2)求 的值. 解:方法一:原式 . 方法二:原式 . [素养小结] 在运用积化和差公式时,如果形式为异名函数的积,那么化得的结 果应为与 的和或差;如果形式为同名函数的积, 那么化得的结果应为与 的和或差. 探究点二 应用半角公式化简与求值 例2(1) 设 ,,则 ( ) A. B. C. D. [解析] ,, 又 , . √ (2)已知 为钝角, 为锐角,且, ,则 _ ____. [解析] 因为 为钝角, 为锐角,且, , 所以, , 所以 . 因为 且,所以 ,所以 , 所以 . 变式 在中,若,,求,, 的值. 解:因为,, 均为三角形的内角, 所以, , 所以, 所以 ,, . [素养小结] 利用半角公式求值的思路: (1)看角,看已知角与待求角的2倍关系; (2)明确范围,求出相应半角的范围; (3)选公式,涉及半角公式的正切值时,常用 计算,涉及半角公式的正、余弦值时,常用, 计算; (4)下结论,结合(2)求值. 探究点三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证明 例3(1) 已知, ,求 的值. 解: , , . ,, . (2)证明: . 证明:右边 左边, . 变式1 已知,求 的值. 解: ,, , , , . 变式2 已知,求证: . 证明: . [素养小结] 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实质是消除等式两边的差异,有目的地化繁为简、 左右归一或变更论证.对恒等式的证明,应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从 左边推到右边或从右边推到左边,也可以用左右归一、变更论证等 方法.常用定义法、化弦法、化切法、拆项拆角法、“1”的代换法、公 式变形法,要熟练掌握基本公式,善于从中选择巧妙简捷的方法. 1.三角恒等变换 在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时,除了要注意运用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换元思想、方程思想、化归思想等)来分析解决问题外,还要 注意基本的三角恒等变换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 2.常值代换 用某些三角函数值或三角函数式来代替三角函数式中的某些常数, 代换后能运用相关公式使化简得以顺利进行.我们把这种代换称为常 值代换.如前面所讲到的“1”的代换就是一种特殊的常值代换. 3.切化弦 当待化简式中既含有正弦、余弦,又含有正切时,利用同角三角函 数的基本关系 将正切化为正弦和余弦,这就是“切化弦” 的思想方法,切化弦的好处在于减少了三角函数名称的种类. 4.公式的逆用和变形 灵活逆用和变形公式可以丰富三角恒等变换的方法.例如: 可 变形为 ; (或 )实为(或 )的 逆用. 5.半角公式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