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060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课件2025-2026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21张PPT)

日期:2025-09-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34592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闻王,七年级,PPT,21张,上册,语文
  • cover
(课件网) 古诗词四首 七年级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解题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怀化黔阳县。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 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官,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1.他自称“酒中仙”,别人称他为“诗仙”。 2.他豪放不羁,喜欢喝酒作诗,喝酒之后经常诗兴大发,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 3.他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4.他是唐代的“旅游达人”,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 5.他十分自信,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6.相传,他曾让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著有《李太白全集》,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王昌龄被贬龙标的原因 据《新唐书 文艺传》记载,天宝七载(公元748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所谓“不护细行”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才情张扬,锋芒太露,不拘小节,特立独行,免不了遭致朝中同僚的谤议非难,指指点点。 2.意象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景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补充资料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一封写给王昌龄的信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亲爱的王兄: 李白 天宝三年 一封写给王昌龄的信 亲爱的王兄: 李白 天宝三年 柳絮落尽了,杜鹃不住地哀啼。听说你竟然将被贬到龙标去啦,一路上还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龙标: 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 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从此诗的标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解诗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 即柳絮。杨花给人飘忽不定之感,是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 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融情于景、景中见情(借景抒情)。“杨花”给人飘忽不定之感,“子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诗人借用这两种意象点明闻讯的时节是暮春,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意象 表现手法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炼字: “愁”字既有对挚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懑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 表现手法、修辞: 借景抒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同情、关心、挂念。 同情、关切 你 从 词语中 思考: 感受到作者 的情感? 意象 景物/ 事物 感情 关心 苦闷 牵挂 忧伤 杨花 子规 愁心 明月 悟情感 探究一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