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东北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场景 重庆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场景 重庆人民舞龙舞狮庆祝抗战胜利 张家口庆祝抗战胜利的群众 民众:庆祝胜利、渴望和平 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联合政府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1945.4 中共七大 抵制联合政府的主张,决定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通过了《对于中共问题之决议案》,强调当务之急在于团结本党,建立反共体系,为发动反共内战制造舆论。 ———1945.5 国民党六大 中共:建立联合政府 国民党:独裁、内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 在国内,全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后普遍反对内战,渴望在和平环境中重建家园,建设自己的国家。谁发动内战,谁就极端不得人心。在国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各国人民普遍希望和平,美、英、苏等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也都不赞成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对蒋介石来说,更大的困难在于他的军队主力远在西南、西北地区,把它运送到内战前线需要时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是大势所趋,还是准备不足? 一、内战前夕: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一)重庆谈判(1945.8~1945.10.10) 背景 国民党:国际国内的舆论压力; 尚未做好内战准备工作 中 共:尽量争取和平; 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结果 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保证人民权利等 ) 未达成协议: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 政权的合法问题 一、内战前夕: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召开政协(1946.1) 概况 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 结果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是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较场口事件 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国民党特务、打手七八百人提前进入会场,他们夺走扩音器,破坏大会。大会总指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刚走到台上,就被特务包围。台上台下,特务、打手大打出手。李公朴被踢倒,头部被铁尺打伤, 血流不止。郭沫若大喊“请勿打人",也遭毒打,眼镜被打落。 爱国民主人士马寅初身负重伤,文稿被抢走,许多参加大会的 群众也遭到毒打。较场口事件后不久,国民党不顾政协协议和 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内战。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防御阶段(1946.6~1947.6) 国民党 陕 北 山 东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 中共 歼敌70多万,粉碎全面进攻 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战役胜利,粉碎对陕北的进攻 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胜利,粉碎对山东的进攻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实力对比 国民党 中共 统治区域约占全国76%,人口约3.39亿,控制着几乎所有大城市,大部分铁路交通线、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 总兵力约430万人,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 得到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解放军总兵力127万人,没有海军和空军,陆军装备较差 解放区土地面积占全国24%,人口约1.36亿,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 国际上没有得到任何公开的支持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一)经济崩溃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个月纸币的发行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派遣大批军政人员前往原日本占领区,共接收了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