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2273

2.2《红烛》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99247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文体知识 古体诗 近体诗 歌 行 吟 诗经体 楚辞体 乐府体 绝句 律诗 五四运动后白话写诗;不受格律束缚;以表现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 诗歌发展脉络 五四 唐代 诗经 楚辞 古乐府 唐诗 元曲 现代新诗 宋词 整体感知 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全诗写了它的哪四个部分? 色 第1节 光 第2-5节 泪 第6-7节 灰 第8-9节 红烛之 ———第1节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这样红:口语化表达,情感真挚浓烈,更加直观可感 吐:“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将内心自然主动地完整呈现 红烛本身 象征 诗人自己 红烛之色 象征 赤诚之心 红烛之 ———第2节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谁给予了诗人的躯体?谁点燃了诗人的灵魂? 父母、人民、祖国;诗人自己的赤诚之心 面对烧蜡成灰才能放光出,作者什么心情? 矛盾、冲突、困惑、痛惜 红烛之光 象征 创造价值 红烛之灰 象征 自我牺牲 红烛之 ———第3节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本节一误再误与上节不误不误有何联系? 反复手法,解答了先前的困惑: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燃烧自我,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 综合2、3两节,梳理诗人的思路 必须烧蜡成灰,才能放光出来? 必须自我牺牲,才能创造价值? 第2节 只有自我牺牲,才能创造价值! 第3节 类比 设问 红烛之 ———第4节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发光(诗人创造价值)的使命是什么? 唤醒民众 激发斗志 拯救灵魂 解放思想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发光和流泪的顺序说明了什么? 发光与流泪是同时发生、不可避免的 创造价值与自我牺牲是同时发生、不可避免的 这一节的作用是什么? 红烛之光 承上启下过渡段 红烛之泪 红烛之 ———第5节 红烛之 ———第6节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结合时代背景,残风象征着什么? 反动势力 红烛为何流泪? 诗人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故而痛苦流泪。 红烛之泪 象征 痛苦着急 红烛之 ———第7节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以下意象有何寓意? 脂膏 人间 花儿 果子 心血和生命 整个人世间 光明幸福的理想社会 以下意象有何寓意? 脂膏 人间 花儿 果子 心血和生命 整个人世间 光明幸福的理想社会 以下意象有何寓意? 脂膏 人间 花儿 果子 心血和生命 整个人世间 光明幸福的理想社会 红烛之 ———第8节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揭示了什么因果关系?体现诗人什么精神? 在黑暗的现实下, “创造光明”(因) 这一伟大初衷,往往导致的是 “灰心流泪”(果) ,即牺牲与挫败。这种因果关系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但这是社会使然,表现出诗人已经看清现实。 红烛之 ———第9节 红烛啊!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引用曾国藩的名言,将红烛精神归结为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 不必过分计较结果(收获)如何,重要的是全力以赴去奋斗和奉献(耕耘) 。集中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牺牲奉献精神 。 文本研读 四个部分有何关系? 色 泪 灰 光 第1节 第2-5节 第6-7节 第8-9节 赤诚之心【原因】 创造价值【目的】 痛苦着急【过程】 自我牺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