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2440

10.《纸的发明》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6078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纸的发明,教案
  • cover
初探体验课《纸的发明》 跨学科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分别为“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由此可知,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这一话题并不陌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然积累了相应的素材。同时,也遇到了全新的学习挑战。 《纸的发明》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的教学,将围绕“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当好屏纸文化小小传播者”的大任务情境来设计系列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了相关传统文化知识与课文,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兴趣高,好奇心强。基于此,设计本单元学习任务可尝试以语文学科为基石,与科学、数学、美术、音乐等多门学科开展联课教学,以不同的学科视角了解认识多方面的中华传统文化,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专业化的探究。教学时始终以语文学科为统领,及时发现教材文本的表达特色,获得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技法,并提醒学生及时运用,以提升其在各项实践活动中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学会概括。 2.创设“艺在纸间艺术展要招收小小宣讲员”作为学习情境,说清楚纸的发明主要过程,以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 3.联结家乡古法造纸技艺整合信息,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与之进行比较,感受古人的伟大功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多形式展示跨学科学习成果,评出“最佳宣讲员”“最佳宣讲团队”等。 教学重点:说清楚纸的发明主要过程,以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 教学难点:联结家乡古法造纸技艺,比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感受古人的伟大功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 1.课件、家乡屏纸技艺相关视频 2.纸浆、清水、过滤网、古法造纸工具等 【教学过程】 任务一:穿越古今,欣赏纸的世界 1.播放图片、视频 2.出示古法造纸工具,引发兴趣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多形式感触实物。 (2)齐读: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今天,让我们将走进中华优秀传统的宝库,一起读———《纸的发明》。 3.游戏闯关,揭示本课学习任务:艺在纸间艺术展要招收“小小宣讲员”。 4.展示调研,规划学习 学生汇报前期调查,进入主题学习。 任务二:对话蔡伦,探寻造纸奥秘 1.关键信息提炼 (1)第一关:懂历史 排排序:请把“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文字记录的地方”按照发展顺序排序: ①帛; ②龟甲、兽骨、青铜器; ③竹片、木片。 生排序,教师相机引导用连接词串起来说。 辨一辨:下面的说法对吗?请你说一说为什么你不同意这个说法的原因。 说一说:为什么人们把一个人学问高,说成“学富五车”?生回答。 (2)回顾一下纸发明的过程: 同学们,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齐读:刻在龟甲和兽骨,青铜器上,竹片和木片上,后来又在帛上写字;到了西汉时代,人们开始学造纸了,一开始人们在———齐读:放蚕茧的面席上留下薄片,后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