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草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边读边想象文章描绘的美景。背诵《草原》第1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拓展资源】 丛书:《迷人的夏季牧场》《林海》 【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跟随本单元的文字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然后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让想象绽放,争当“想象小达人”! 在开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前,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一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二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本单元呢,我们需要完成六个任务。今天先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笔下的文字,去看看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感受草原之美,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活动一:初感草原之美,构建全景印象 朗读《草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思考:课文主要描绘了哪几个画面?小组合作,尝试用小标题来概括每一个画面。 ———第1自然段:草原风光图 ———第2~3自然段:喜迎远客图 ———第4~5自然段:主客联欢图 活动二:细赏草原“景之美”,探寻情景交融的艺术表达 1.请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为什么课文中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交流: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片段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草原的“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让我想到广阔的湖面上,清风拂过泛起层层波纹。在碧绿的草原上,有洁白的羊群,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仿佛早春穿的绿底白花的毛衫,这颜色多么清新可爱呀! 2.第1自然段中,作者在写草原美景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借助图片理解:“渲染”是用水墨和淡的颜料在宣纸上涂抹;“勾勒”指用线条画出事物的轮廓。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会不太清晰。远远望去,小丘和白云相接,就像绿色要流到云里了,这一景象和“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很相似。 ———引导学生明确这段文字中“写景”和“作者感受”的两部分内容,小组讨论后交流这样写的好处。(见下图) 小结:我们以后在描写景色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既写看到的、听到的,还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活动三:体会“情之深”,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同桌交流。 片段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蒙古族同胞盛装打扮,这是对相聚的重视,对朋友的尊重。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让我感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他们迫不及待要见远道而来的客人。 片段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蒙古族同胞热情相迎,非常令人感动。 片段③: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露出会心的微笑。 ———蒙汉人民在宴会上其乐融融,是那么自然,那么温馨。 2.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草原一景一物的喜爱与不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