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2970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35431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词作写作背景。 2.理解典故的含义及其作用。 3.体会本词多用典故的写作特点。 4.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却备受排挤、壮志难酬,只得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题材广阔,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化用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了解词人 23岁之前,在金国统治区生活。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经为金兵所占,其祖父辛赞曾是宋朝官员,迫不得已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希望有朝一日能揭竿反金,经常给辛弃疾讲靖康之耻,讲岳飞抗金。受此影响,辛弃疾从小就立志荡平敌寇,收复山河。辛弃疾(21岁)曾参加以耿京为首的抗金起义军,反金归宋,名重一时。 24—42岁,归宋以后得仕宦生活。力主抗金,渴望收复中原,南归后一再奏表,主张北伐,曾献《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而辛弃疾豪迈倔强的性格和坚持北伐的热情使他为主和派排挤,“归正人”(投归正统的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长期任地方官,不被重用,42岁被免职,闲居20余年。 43—68岁,罢职后的闲居生活。曾数次出任地方官,但时间不长。晚年被起用,然由于被排挤,始终未能实现报国理想,临终前还大呼“杀敌”数声,含恨而终。辛弃疾的一生经历了南宋四帝———高宗、孝宗、光宗、宁宗。 背景介绍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66岁,他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辛弃疾63岁时,宰相韩侂tuō胄zhòu当权,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他想利用辛弃疾主战派元老身份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遂起用辛弃疾 ,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但是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此时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深感失望,他登上北固亭,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满怀悲愤而写下这首词。 ①永遇乐:词牌名。 ②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 ③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南梁)大同十年,(梁)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 ④怀古:咏史怀古题材。 解 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要求或思考:1. 诵读词作,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辛词以好用典故见长,全词用了哪些典故?请找出文中所用典故。 任务一:诵读词作,找典故 落实重点字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