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方法补充 诗歌鉴赏方法(“五看”): 1.看标题———初判题材,把握标题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心情、诗歌意境、诗歌类型等。 2.看作者、诗(词)序、注释———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提取信息,深入理解。 3.看诗句———联想、调整语序后准确翻译,理解意象。 4.看情感———抓住意象、意境及表情词语,晓情明旨。 5.看手法———分析手法,如修辞、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 诗歌赏析 杜甫 年轻的时候,他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安史之乱”时,他曾有“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辛酸经历; 颠沛流离中的他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短暂喜悦;也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舒畅惬意; 晚年的他,年老多病,靠一个草屋寄身;他漂泊异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 知人论世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杜少陵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_____”,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_____”这条主线,其诗歌风格基本上是“_____”,“三吏”和“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走进杜甫 一、风格不同 1. 现实主义 - 关心现实和实际,注重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 - 强调细节的真实性和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 以客观、具体的描写方式表现思想倾向。 2. 浪漫主义 - 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体的表达,追求超越理性现实的境界。 - 注重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对自由、个性和自我实现的渴望。 - 采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二、特点不同 1. 现实主义 - 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力求艺术描写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 - 运用典型化方法,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 - 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思想倾向隐蔽。 2. 浪漫主义 -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感受。 -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以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 - 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 “沉郁”指思想内容 “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指艺术形式 一指遣词造句的停顿与转折,声调的起伏迭变。 二指情感的千回百转,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的音乐美。 杜甫人生四时期 出身名门,裘马轻狂。 代表作《望岳》 读书游历时期(35岁之前)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李林甫权倾朝野,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困顿十年,入仕无门。 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 为官流亡时期(45-48岁) 任左拾遗,为房琯向肃宗上书请无罪,后发生安史之乱,避难流亡。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漂泊西南时期(49岁-58岁) 好友严武接济于成都草堂,写了240多首诗。忧国忧民,贫困交加。 杜甫其人 (712—770) 杜甫其人 (712—770)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今七言律第一 学习任务一 古今七律第———从韵律角度赏析 活动:七言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请小声朗读诗歌,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