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6330

第四单元《致知力行黄河畔,孔子故里探基因》任务式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409333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四,30张,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人文主题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致知力行黄河畔,孔子故里探基因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统编版 壹 学习目标 贰 重点难点 叁 课堂导入 肆 探索新知 伍 课堂小结 陆 课堂练习 柒 布置作业 捌 自我反思 四 三 二 一 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实地考察、文献查阅、调查报告等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调查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技巧等;形成文案,提高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并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分析文化现象,辩证思考传统与现代。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三维调查法”(文献溯源+田野访谈+数字赋能),完成文化现状诊断与创新提案,提升文化审美意识。 文化传承与理解:调查地方文化中的核心符号、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深入挖掘风物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生成“文化认同使命感”,理解青年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 壹 学习目标 贰 重点难点 1.通过文献溯源、实地访谈调查、数字赋能,完成文化现状诊断与创新提案。 2.提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清晰、生动、准确呈现调查报告及其文化内涵的写作能力。 1.调查地方文化中的核心符号、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深入挖掘风物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 2.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 叁 课堂导入 家乡的文化,是流淌在街巷里的方言,是祠堂匾额上的家训,是节日喧闹中的鼓点。它们看似零散,却共同编织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基因”。 叁 课堂导入 在我们脚下的这片齐鲁大地上,孔子的教诲仍在风中低语,黄河的浪花裹挟着千年技艺奔涌,运河的帆影倒映着南北交融的文明。无一不证明着,家乡文化不是标本,而是流动的基因库。那它如何在现代化浪潮中保持生命力?又如何在我们的手中完成创造性转化?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调查,化身为“文化侦探”:从一句方言的消失、一座祠堂的颓圮、一项非遗的挣扎中,追问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实践,解码“守正创新”的文化辩证法。答案,藏在你的田野足迹与思想火花中。 任务一: 定位基因,探寻文化密码 家乡文化 思考:我们的家乡文化现象有哪些? 儒家礼俗实践———祭孔大典、开笔礼/成人礼、 儿童开蒙“朱砂启智”、青年“加笄加冠”仪式、乡饮酒礼; 非遗技艺活态———淄博琉璃、潍坊风筝、即墨花边; 方言与口头传统———鲁南方言俗语、山东快书、蓬莱神仙故事; 节庆与生产习俗———泰山石敢当信仰、胶东渔祖节、沂蒙煎饼文化; 水利工程智慧———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打渔张引黄灌区 小组深度思考,定位基因密码: 定位聚焦 思考角度: 显性基因(可见形式) 隐性基因(精神内涵) 变异轨迹(现代挑战) 任务二: 操作指南,全面准备调查 知识储备 1、定义: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写成的报告。 2、特点: 写实性:特点调查报告内容真实,材料性强,在利用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围绕某一综合性或专题性问题展开的。 逻辑性:调查报告结构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简洁,夹叙夹议,笔调明快。 知识储备 3、分类: ①关于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是反映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等方面基本情况,其目的在于通过客观叙述这些方面的情况,为制定某项方针政策、做出某项决策提供依据。 ②关于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是反映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的典型经验的,其目的在于推广典型,带动一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