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 红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之内,而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以红烛来表达至死不渝的悲壮爱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的《红烛》,看看他赋予了红烛怎样的新的含义。 ———为理想献身的红色青春 学习目标 1.分析红烛的象征意蕴。 2.通过知人论世,体悟红烛精神。(重点) 3.培养奉献祖国的爱国精神。(难点) 04 灰 泪 03 02 光 红 01 目录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赤诚的爱国丹心 1.红的本色 诗人的心是怎样的? 内容赏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第一节: ① “红”是赤诚的象征 “红烛”是赤子的心,是理想人格的化身 ② 反问,以问代答,表明诗人有一颗赤诚的心。一个“吐”字,生动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③ 开端即呼喊“红烛”,诗人以“红烛”喻自己的赤诚之心,“红烛”即是诗人,诗人即是“红烛”。 红烛特点 作者情感 烛之红 赞叹:红烛赤诚的品质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闻一多 1925年3月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2.光的条件 困惑: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醒悟:只有燃烧才能放光 (只有牺牲自我,才能给别人带来光明———自己当无私奉献。)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2.光的条件 诗人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 并不矛盾,由困惑到醒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2.光的条件 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诗人借红烛燃烧放光来是为了什么?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世人的梦:众人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在梦中。→让世人觉醒 世人的血:没有血性,麻木不仁。→让世人热血沸腾 灵魂、监狱:世人被困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思想监狱。 →把世人从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即作出无私奉献或牺牲,唤醒“沉睡”的中国人,使民众觉醒,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获得解放。 李大钊的“闹钟炸弹论” 你就像个闹钟,面对这些沉睡的人,你想把他们叫醒,你持续不断地响着,有的睡得浅的人被你叫醒了,跟你一块儿去叫醒众人。 但是人数太多了,你们的声音太微弱,叫醒的人毕竟有限,而且保不齐有的人嫌烦,时不时还踢坏两块,那么有的闹钟怕来不及,就拿自己的生命当做原料,化成了炸弹,一下子就炸醒了一大片人。 陈独秀:那照你这么说,炸弹要比闹钟厉害多了,那么多来几个炸弹不就行了吗,还要闹钟何用啊? 李大钊:非也呀!仲甫兄,你想想,要是没有闹钟,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啼鸣,便不会有炸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