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7298

6.2《五石之瓠》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8014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五石之瓠hù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2.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习古人立身处世之道培养自己的思辨精神。 3.查阅相关资料,领会儒家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学说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了解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终身不仕。 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主要作品有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周 约前369—前286 走近作者 《庄子》介绍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善于虚构,多用寓言形式,“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善取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庄子》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其中《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了解《庄子》及寓言 鲁迅评价: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自由思想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它不依赖于任何条件。 辩证法 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这些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庄子思想 自由思想 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无所待———心灵自由 > 有所待———物质自由 现实表现: 有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在乎外界的声音 少一点功利心 不依靠外物 庄子思想 庄子思想———辩证法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石shí :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在古代:1斗=10升=15斤=7.5千克 1石=10斗=75千克 “五石”是指数量。 瓠hù :是葫芦的一种。 “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 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梁惠王的相,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 约前390—前317 惠子其人 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大腕人物;一位穷得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