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届中考语文散文训练--马庆民散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哨所前的骆驼草 马庆民 ①西出玉门关,进入祁连山,穿越千里戈壁,拐过山路十八弯,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群山之间,一个哨所像一株骆驼草一样,扎在河畔的戈壁腹地。 ②这里常年飞沙走石,人迹罕至。执勤的哨兵,抬头山连山,回头沙满天,唯一能看见的绿植,只有抱团生长的骆驼草。 ③每年新兵下连,来到哨所的第一件事就是被班长带着,去“欣赏”哨所前的骆驼草。寂静的缝隙中,不起眼的凹陷处,常常能找到干枯的骆驼草。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草尽量使自己的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 ④老班长说,骆驼草和守卫哨所的兵是一样的,都能在适应环境后有意识地向下扎根,在艰苦中抱团“疯长”。 ⑤但坚守,并不是一个起初就不可动摇的选择。刚到哨所时,向军曾有一种严重的失落感。一次集体劳动,成为他思想的转折点。连队计划在营区正门前的山体上建设“忠心向党”文化石。刚开始时,向军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连长带着大家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他们翻遍了几十公里巡逻线上的浅滩,收集了万余块大小相近、颜色一致、形状相似的鹅卵石当原料。在往山上运材料时,战士刘勇不小心从坡上滑了下来,被战友们拉起来后,他拍了拍身上的土,又笑呵呵地干了起来。回到宿舍换衣服时,向军看到年龄比自己还小的刘勇的腰部和大腿外侧青一块紫一块,很受震撼。 ⑥文化石历时一个多月建设完毕,用嘴吹干油漆的一瞬间,向军眼角的泪也被风吹干了。看着被描红的“忠心向党”字样和那面飞扬的国旗,向军既感动又惊喜,一种成就感在心间悄悄流过。 ⑦向军找出了农业大学的专业书籍,他要开始一项大胆的尝试———让哨所长出绿色。班长很支持向军的想法,带领全班战士在营房后的断崖下开辟了一块畦田,种下辣椒、韭菜、小白菜、黄瓜。经过向军的精心侍弄,十几天后种子全部发芽,荒凉的戈壁里长出了一抹绿色。 ⑧“这就是我们的家,像种子发芽,充满了希望!”炊事班的一缕炊烟,默默矗立的大山,酸甜苦辣的往事,摸爬滚打的快乐……向军觉得,有骆驼草的地方,就能长出绿色,有绿色的地方,就是家。 ⑨“原有多高,我们生长多高;水有多深,我们根扎多长……”一首《骆驼草》会在每天中午开饭前准时在哨所响起。一批又一批热血官兵来到这里,在歌声中像骆驼草一样扎下根。 ⑩服役期将满,几个大学同学发来信息:“赶紧回来继续完成学业吧,不然我们真的都要毕业了。”向军没有回复同学的信息,而是写下了一份留队申请。骆驼草是固执的,但比骆驼草更固执的是驻扎在这里的兵,向军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此时此刻,在雪域高原,在大漠戈壁,在密林深处,在万里海疆,在祖国大江南北的每一个哨所前,无数个哨兵像“骆驼草”一样,深深地扎根,挺拔地站立———因为每个军人都知道,他们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选自《民生周刊》2022 年第 16 期,有删改) 1.阅读选文第⑤⑥段内容,从向军的视角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向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骆驼草是固执的,但比骆驼草更固执的是驻扎在这里的兵,向军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理解加点词“固执”的含义) (2)因为每个军人都知道,他们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请结合选文与《白杨礼赞》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篇目 物象特点 象征意义 《哨所前的骆驼草》 骆驼草:(1) (2) 《白杨礼赞》 白杨树:生长在西北,拥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雪夜灯火 马庆民 ①加完班已是深夜;从帮扶村返回家的路上,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