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学案 | 物理学科 人教版9年物理全册单元考点大通关学案(全国通用)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1.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能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3.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掌握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方法;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4.理解等效电阻的含义;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 (1)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用公式表示就是: (2)各物理量的单位:电压U:伏特(V);电阻R:欧姆(Ω);电流I:安培(A)。 3.物理意义 对于同一导体而言,电阻一定,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几倍: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阻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4.变形公式 由欧姆定律的公式可推出:求电压U =IR;求电阻。 (1)电压U=IR的意义: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因电压是由电源提供的,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不能说成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2)电阻的意义: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加在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大小无关。 5.对公式的理解 (1)统一性:I、U、R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即U的单位是V,R的单位是Q,I的单位是A。 (2)同一性:I、U、R是对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三者要一一对应。在解题时,习惯上把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各个物理量符号的角标用同一数字或字母表示,如I1、R1、U1等。 (3)同时性:对同一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来说,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都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电路两端的电压的变化,所以公式中的三个量是针对R同一时间而言的。 (4)条件性:定律中提到的“成正比”和“成反比”的两个关系分别有不同的成立条件。即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5)适用范围:欧姆定律适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纯电阻电路。 三、电阻的测量 1.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未知电阻阻值(伏安法)。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图: 注: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R中的电流,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求出各次测量的电阻值,最后求出多次测量的电阻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阻值。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图: 注: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求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发现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不同,原因是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升高而增大,求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没有意义。 四、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串联电路中电阻、电压分配的特点: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 若有n个相同阻值的电阻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