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1073

4.2《扬州慢》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67945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课文,领悟词的意境;了解慢词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景物特点,把握词人的情感,体会本词中的“黍离之悲”。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词人姜夔及创作背景;理解“黍离之悲”的文化内涵。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为人狷狂清高,屡试不第,布衣终身。一生湖海飘零,寄人篱下,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 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辛弃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时姜夔二十余岁。词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作者见到城内、城外一片萧条景象,联想到古时繁华的扬州,尤其是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因自度此曲并填词,以寄怀抱。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1 太祖(赵匡胤[yìn]) 高宗(赵构) 2 太宗(赵匡义) 孝宗(赵昚[shèn]) 3 真宗(赵恒) 光宗(赵惇[dūn]) 4 仁宗(赵祯) 宁宗(赵扩) 5 英宗(赵曙) 理宗(赵昀[yún]) 6 神宗(赵顼[xū]) 度宗(赵禥[qí]) 7 哲宗(赵煦[xù]) 恭帝(赵 [xiǎn]) 8 徽宗(赵佶[jí]) 端宗(赵昰[shì]) 9 钦宗(赵桓) 怀宗(赵昺[bǐng]) 【宋代帝王列表】 扬州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曲调舒缓的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慢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姜夔精通音律,“扬州慢”是他自创词调和乐曲。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朗诵技巧:语速慢而舒缓。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jì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dù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shǔ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要求:诵读词作。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情感。 思考:词前小序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清完成表格。 相关句子 主要内容 主题 感情基调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 黍离之悲 低沉悲凉 时间地点 所见所闻 写作缘由 别人评价 那黍一行行排列, 那稷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在旧地上, 心中恍惚不安。 能够了解我的人。 说我有忧愁, 不了解我的人, 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的苍天啊, 这(故国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啊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后周王室一个大夫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