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1109

4.1《望海潮》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27673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我姓杭,江南仙境,人间天堂,美名扬 我姓杭,文豪挥墨,群贤毕至,永流芳 我姓杭,西子湖畔,断桥残雪,心神往 我姓杭,钱塘胜景,惊涛似雪,万重浪 杭,千年运河长 杭,古刹钟悠扬 杭,良渚文明藏 杭,苏子不还乡 我姓杭,三吴都会,千年繁华,气运昌 我姓杭,亚运新城,科技之都,谱华章 我姓杭,三江两岸,高楼林立,秀灯光 我姓杭,外拓经济,内修文化,心不慌 杭,繁荣富庶乡 杭,实干露锋芒 杭,乘风破前浪 杭,筑梦耀东方 一词竟起千秋战火: 宋朝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此词(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题临安山水 金·完颜亮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词作,感受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背景了解作者写作意图。 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作壮阔优美的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慢词是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子填写的词),其词多为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之作,“尤工于羁旅行役”之题,语言多用俚语俗语,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有功名用世之志。初试落第,五年后柳永再次落第,满腹愤懑下他填词《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消息传到了宫里,宋仁宗大为恼火。后再次参考科举,柳永终登榜,但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故勾掉其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不得志,便打出“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招牌,无所顾忌地“纵游娼馆酒楼间”。从而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暮年及第,以屯田员外郎致仕,世称柳屯田。 柳永生于“太平时,朝野多欢”的年代,早年就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功名上的失意更促使他到秦楼楚馆里寻求慰藉,结识了很多乐工歌女,为他们填词作曲。成为了著名的流行歌词作家。其词世俗化的特点,成就了他“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神话。 柳永终生潦倒,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集资葬之于襄阳南城门外 。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吴熊和《柳永与孙沔miǎn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证》考证此词为柳永在杭州赠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孙沔之作。孙沔一向被误作孙何。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一引杨湜《古今词话》:“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干gān谒yè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唐代诗人朱庆馀,在临考前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探听虚实:“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听虚实。 张籍看过,大为赏识,回诗一首《酬朱庆余》:“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