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雁丘词》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裴多菲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仙》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 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诗歌,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氓》的叙事结构,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艺术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反思婚恋中性别平等的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存诗305篇,也称《诗三百》。汉代后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诗经在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结构上,多重章叠句(唱)。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按照音乐及内容分为———风、雅、颂 风(160篇):民间乐歌,十五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105篇):宫廷乐歌,大雅是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颂(40篇):宗庙乐歌和舞歌,分为周颂、商颂和鲁颂。 按照表现手法 分为———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铺陈叙述。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托物起兴、先言他物。 氓之蚩chī蚩 匪fēi来贸丝 匪我愆qiān期 将qiāng子无怒 乘彼垝guǐ垣 载zài笑载言 尔卜尔筮shì 体无咎jiù言 以我贿huì迁 于xū嗟鸠兮 犹可说tuō也 其黄而陨yǔn 自我徂cú尔 淇水汤shāng汤 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士也罔wǎng极 靡mǐ室劳矣 夙sù兴夜寐 咥xì其笑矣 躬自悼dào矣 隰xí则有泮pàn 1.诵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2.结合注解,理解诗歌大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蚩蚩:憨厚的样子 贸:交易 匪:通“非” 愆:拖延 将:愿,请 秋以为期(宾前) 垝垣:残破的墙 咎:不吉利,灾祸 涕:眼泪 贿:财物,指嫁妆 借代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礼记·坊记》说过“男女无媒不交。”结婚要合礼有媒。 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 《礼记》: 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 。 三书六礼是旧时汉族婚姻习俗礼仪。 女子说“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遵从,不仅是《氓》,《诗经》中许多其它诗篇也反映了媒人的重要性,古礼认为女子嫁人,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说“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定了终身。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 聘书:订亲之文书,在纳吉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礼单之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迎亲之文书,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是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三书六礼】 “六礼”:是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