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1800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2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454803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1.了解诗人高适,了解边塞诗的相关知识,学会鉴赏边塞诗。 2.结合注解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的叙事脉络。 3.鉴赏诗歌中对比、用典的艺术手法。 4.体会诗人对战士慷慨赴死精神的赞美,对将领骄奢淫逸的讽刺。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遂形成了一个以反映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歌流派。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边塞诗的标题 边塞诗的代表 边塞诗的手法 常含“塞、征、军、征人、从军、行、戍”等与军旅有关字词。 如:柳中庸《征人怨》、王昌龄《从军行》、王维《使至塞上》等。 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qi、王翰、王维等。 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出塞》、王维《使至塞上》等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 用典、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 地名 人物 景物 器物 乐曲 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轮台、玉门关、龟兹、楼兰、阴山、凉州、 夜郎、瀚海、边关、受降城、碛qì西等。 胡、羌、羯jie2、夷、单于、吐谷yu4浑等。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烽火、金鼓等。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阳关曲》《渭城曲》等。 景物的特点: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 边塞诗的常见内容 ①描写(赞美)边塞奇丽风光、异域风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抒发从军报国的豪情壮志。(《从军行》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③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归家无门的悲哀。 ④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战争的残酷。 ⑤表达反战怨战,对战士的同情。 ⑥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边塞诗的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蓟,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微燕盛”,蓟为燕吞并,称为燕国的都城,蓟也成为燕的代称。 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属于“歌行体” 。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本诗属于边塞诗。 高适(700-765)字达夫,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少时贫困,20岁后到长安求仕不遇,浪游燕、赵、梁、宋一带。近50岁时经张九皋gao1 推荐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后得哥舒翰赏识,入河西幕府为掌书记。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别董大(高适)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hé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