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1951

8.1《荷花淀》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23533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1.了解孙犁及“荷花淀派”的特色,了解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 2.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对话,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3.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体会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4.领会小说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体小说”。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的作家群。 【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不但得名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 淀:湖泊,荷花淀是湖泊名,是河北省中部的湖泊白洋淀的一部分,白洋淀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 以“荷花淀”为题,点明了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给人以诗情画意的联想。 1936年孙犁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到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奔赴抗日前线,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 在此期间,孙犁又听到冀中平原来的同志向他讲过两个战斗故事,其中一个便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的故事,这个素材触发了孙犁的创作灵感,于是,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小说,1945年发表于延安《解放日报》。 1.阅读课文,概述小说的内容 水生嫂得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课文已空行标明小说有三部分,请你按时间顺序用几个小标题来梳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结局、高潮 编席候夫、夫妻夜话、送夫参军 商量探夫、未遇返程、归途遇敌 助夫杀敌、归途议论、锻炼成长 夫妻话别 探夫遇敌 助夫杀敌 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分角色演绎水生和妻子的对话,分析水生嫂的形象特点。 2.结合文本第二、三部分(探夫遇敌、助夫杀敌),深入分析荷花淀妇女群体形象。 具体内容 人物形象 水生嫂 荷花淀妇女群体 水生嫂 段6: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起来要去端饭。 段1:院子里爽朗得很,干净得很。 段3: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她的身子下面就变成了一大片。 段8:他们几个哩? 段12: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段13: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平常。“怎么了你?” 段17: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段19: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段2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