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2373

5.2《大学之道》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889060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礼记 大学 知人论世 步入经典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经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人。 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了解编者 (前505年-前435年),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被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曾子 曾子思想 修齐治平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曾子“笨”但最用功,最终成大儒 曾子年轻时反应较慢,孔子曾评价他“参也鲁”(曾参有点迟钝)。但他特别勤奋,靠苦学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别人学一遍就懂,他要学十遍,但反而理解更深。证明“勤能补拙”,后来还教出子思(孔子的孙子),影响了孟子。 (纲:本意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 目:目指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作品介绍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 编者: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相传是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 内容: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写先秦的礼制,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意义:《礼记》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作品介绍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大学》为“四书”之首。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的第一句。 孙中山先生称《大学》为:“中国政治哲学,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 作品地位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解读题目 “大学”含义 大学与小学 道 “大学之道” “大学”是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安邦之道。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规律和原则。本指道路 此处指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文本研读 疏通文意 研读文本 壹 第一段 ①明: 动词,彰明 ②明: 形容词,美好的 ③亲: 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④止: 达到 大学之道,在明①明②德,在亲③民,在止④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第一段 ①知: 知道 ②止: 达到的“至善”境界 ③定: 志向坚定不移 ④静: 心不妄动 ⑤安: 性情安和 ⑥虑: 思虑精详 ⑦得: 处事合宜 知①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