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2735

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4052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国家的忠诚。林觉民为了为了国家大义舍弃个人幸福,刘和珍则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鲁迅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章的脉络,分析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分析作者的态度及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讨论爱国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人生追求,探究他们对于当今时代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张作霖的奉军交战,日本公开出面援助奉系,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大沽口事件立即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各界群众强烈抗议日舰炮击大沽口。 【三·一八惨案】 大沽口事件是北京三·一八惨案的导火索。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随后士兵们又手持大刀、铁棍追杀,打死砍伤200多人。 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段祺瑞为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文人走狗,制造流言,污蔑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李大钊等)盲目的引入“死地”。 【记】相当于“纪”,在白话文刚兴起的时候,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记”说明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 【念】指思念、怀念、悼念,说明也是抒情类的文章。 【刘和珍】本文叙述的主体,1904年—1926年3月18日,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刘和珍积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君”是对人的尊称。 1.阅读全文,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纪念烈士,揭露敌人 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追述交往过程 概述遇难事实 详写遇难经过 总结惨案教训 分析惨案意义 桀jié骜ào 长歌当dàng哭 赁lìn屋 创chuāng伤 攒cuán射 绯fēi红 菲fěi薄bó 喋dié血xuè 不惮dàn 惩chéng创chuàng 屠戮lù 尸骸hái 浸jìn渍zì 殒yǔn身不恤 2.本文的中心人物是刘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