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2876

14.1《促织》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70977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1,促织,课件,33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吴王喜好会剑术的人,百姓身上就多了剑伤的疤痕。 楚王喜好细腰的女子,后宫中就多了饿死的女子。 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相关知识,掌握重要文言字词。 2.把握故事情节,鉴赏情节跌宕起伏的特点。 3.学习本文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 4.理解文章主旨,体会小说辛辣的讽刺意味。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 蒲松龄天资聪明,学问深厚,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71岁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饱尝世情,对清初政治黑暗有所认识,但思想比较复杂、矛盾。其身世地位规定了蒲松龄一生的文学生涯,摇摆于文士的雅文学和民众的俗文学之间。 蒲松龄励志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的书斋名 记述 奇异的故事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故事主要来自于民间传说,也有根据前人传奇和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 【《聊斋志异》的主要内容】 《聊斋志异》收集了大量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作品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类: ①揭露官场的腐败黑暗,贪官污吏残害人民,如《席方平》等。 ②暴露科举制度弊端及试官的昏庸无能,如《考弊司》等篇。 ③描写爱情,多为人与鬼狐的恋爱故事,数量多,成就最高,如《婴宁》等篇。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清·王士祯《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老舍 【名家评价】 《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统治集团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作者实际上是在借前朝故事来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 《促织》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是蒲松龄受《明朝小史》中“骏马换虫”故事的影响,结合现实,经过艺术加工的。 据吕毖bì《明朝小史》载:“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自经焉。” 1.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huá黠xiá,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尚:崇尚,喜好 岁:n-状,每年 媚:巴结 责:责令 笼:n-状,用笼子 直:通“值”,价值 居:积存,储存(囤积居奇) 猾黠:狡猾 假:凭借,利用 科敛:摊派,征收 辄:就(浅尝辄止);总是 2.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bì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