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则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1.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2.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 3.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4.理解以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其作品大多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采用诙谐幽默的笔调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国 籍 作 者 代 表 作 品 俄国 法国 美国 《变色龙》《胖子和瘦子》《凡卡》 《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 《羊脂球》《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 《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最后一片叶子》 契诃夫 莫泊桑 欧·亨利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完成相关表格。 2.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和叙述人称来叙述故事情节?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段 落 主 要 情 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漫画事件 骑车事件 与柯瓦连科争吵 婚事失败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别里科夫的死及其影响 (1—5) (6—37) (38—40) 1.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2.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和叙述人称来叙述故事情节?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别里科夫的死亡,然后再叙述其故事,这样写能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②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也是别里科夫命运的见证者,这样写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套子”,析形象。别里科夫用哪些“套子”套住自己,分析其的性格特征。 2.据事件,析形象。第二部分中,作者围绕别里科夫写了哪几件事的?怎样刻画别里科夫的?体现了他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3.依背景,探原因。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为什么全城的人又都怕他? 方面 具体表现 性格特征 穿着 用具 出行 住处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古怪孤僻 封闭保守 与世隔绝 狭隘惶恐 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1.找“套子”,析形象。别里科夫用哪些“套子”套住自己,分析其的性格特征。 具体表现 性格特征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只求不出乱子 禁闭开除学生 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害怕变革 逃避现实 顽固保守 害怕新事物 维护旧制度的沙皇卫道士 神态 语言 心理/动作 性格特点 2.据事件,析形象。第二部分中,作者围绕别里科夫写了哪几件事的?怎样刻画别里科夫的?体现了他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争吵事件 漫画事件 骑自行车 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难堪极了 迂腐可笑胆小怕事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 惧怕新事物保守落后 脸色苍白,站起来…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情愿摔断脖子和腿,也不愿取笑的对象…… 虚伪保守因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