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3406

10.2《师说》课件(共5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350341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韩愈 师 说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朗读和问题探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韩愈所论述的从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 树立谦虚好学和尊师重教的思想。 课堂导入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杨时和学生成了雪人,程颐醒来发现两个学生在外深受感动。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诚恳求教的范例。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集中讨论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他也因此被誉为当世“狂人”,这个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 知人论世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祖籍河北昌 黎,也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知人论世 古文运动 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这是在门第观念影响下产生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显贵之家称“高门”,卑庶之家称“寒门”。 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 社会背景 本文作于公元803年,当时韩愈35岁,在文坛上已有声望。为了学习和宣传儒道,开展古文运动,他广泛结交青年后学,给以帮助和指导,因而遭到一般士大夫攻击,被讥讽为“好为人师”。《师说》就是回答这种责难的。 在《师说》中,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这不是一般的论述,而是一部战斗檄文! 写作背景 解题 师 说 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韩愈《马说》 周敦颐的《爱莲说》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诵读感悟,听读正音 句读( ) 或不焉( ) 经传( ) 近谀( ) 老聃 ( ) 传道( ) 李蟠( ) 苌弘 ( ) 无少( ) 择师而教之( ) dòu fǒu zhuàn yú dān chuán pán chán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