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课 8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知人论世,疏通文意,体会诗人情感,背诵全文。 壹 思维发展与提升: 缘景明情,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诗歌的意境,揣摩诗人蕴含其中的深沉情感。 贰 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诗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瑰丽的语言,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叁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李白借诗歌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肆 谈到李白, 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便是: 导入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汨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转必绝伦。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 》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唐·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知人论世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 写作背景: 关于“留别”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南陵别儿童入京》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 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离开长安后第二年,与杜甫、高适游山东, 在兖(Yǎn)州话别,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别(诗赠东鲁诸公)”。 题目解读 吟:本意就是吟咏,也就是作诗,后来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与“歌”“行”相仿,其音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留别:临行赠言。“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作,留别诗是离者所作。 天姥:李白所梦内容,在地理上看,天姥山是天台山脉的一部分。 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游仙诗 歌行体 留别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古体诗没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诗",一般分为四言诗、五言古体(五古)、七言古体(七古)、杂言体。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近体诗: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当然也有写格律诗的。 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魏晋和唐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 知识卡片 瀛洲 yínɡ:瀛洲、蓬莱、方丈为东海三仙山 剡溪 Shàn:水名,浙江嵊州南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