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4287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共34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872100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 学习目标 壹 贰 回顾孟子及其作品,了解孟子的思想。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理清论证思路,理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与“四端” 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理解其现实意义。 叁 肆 孟子知多少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孟子的名言更是传诵至今,如: 新课导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壹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伍 贰 叁 肆 孟子知多少 孟 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____。孟子上承孔子、子思之学。 孟子最早提出“_____”思想,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他到各国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仁、义”为中心的“_____”“____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_____”。 孔孟 仁政 民贵君轻 亚圣 王道 《孟子》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共7篇,每篇分为上、下章,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的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更细致。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孟子其书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孟子 公孙丑章句》 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 ———《孟子 滕文公》 仁政思想 孟子思想 救民 民心归服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尽心章句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下》 民贵君轻 与民同乐 文本初探知 解读标题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不忍人之心”,指怜爱别人的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的观点,即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忍”,狠。 (君王为人不忍《鸿门宴》) 孺子(rú) 怵惕(chù tì) 恻隐(cè) 内交(nà) 要誉(yāo) 羞恶(wù) 纠正字音 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 2.注意聆听视频诵读的节奏、语调以及重点的停顿。 3.自读:学生齐读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划分层次。 诵读指导 诵读正音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